在新拌混凝土中的水泥浆体和砂浆有着润滑的作用, 砂浆数量的升高对提升混凝土的流动性有很大作用, 在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中机制砂的比表面积大吸水量就比较大, 制沙生产线中制砂率和砂量配合比的选择,砂率的增加也对流动性的增加有一定的副作用, 特别是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越大。
提高砂率后对流动性的副作用响更显著, 随着砂率的增加, 混凝土的坍落度会明显下降, 随着砂率的增加, 混凝土强度会在37%-39% 的砂率的范围内达到最高的强度。
砂浆的配合比设计参照JGJ/T98—201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进行。经过试验室的反复测试,当灰砂比为m(水泥):m(砂)=3:7时,砂浆的流动度合理,保水率较高,黏聚性好,砂浆的黏结强度达到2.56MPa,同时折压比和抗折强度较高。根据试验室所做的大量用水量试验并考虑现场施工的要求,砂浆用水量最终确定为m(水):m(干粉)=1:4。
保持石料生产线灰砂比和用水量不变,分别测定不同掺量的纤维素醚和可再分散乳胶粉对干混砂浆性能的影响,以确定合理的纤维素醚和可再分散乳胶粉的掺量(外加剂的掺量按占整个干混砂浆质量比计)。表2和表3分别是不同掺量的纤维素醚和可再分散乳胶粉对干混砂浆性能的影响的测试结果。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纤维素醚用量的增加,黏聚性明显提高,当用量为0.3%时,施工和易性较好,黏结强度大;但当用量为0.5%以上时,砂浆很黏稠,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砂浆几乎不流动。故确定纤维素醚的用量为0.3%。由表3可知,随着可再分散乳胶粉含量的增加,砂浆的流动性递增,保水率提高;28d抗压强度递减,但减幅不大,而28d抗折强度逐渐增大。当可再分散乳胶粉的用量为2%时,黏聚性好,不析水,故确定可再分散乳胶粉的用量为2%。
用孔径为1.18、0.6、0.15、0.075mm的筛子,把试验用石料生产线机制砂筛成四种不同粒径的砂粒组。然后把各粒组的筛余量按占总质量的百分比配制成如表4所示的八组颗粒级配的试验用砂。按照上述确定的砂浆配合比,分别取这八组颗粒级配用砂,配制成八组于混砂浆,然后依据JGJ/T70—2009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及相关试验规定对每组干混砂浆分别进行了稠度,28d抗压强度和28d抗折强度的试验;最后分别对砂浆在14d标准养护和浸水养护条件下与聚苯板和瓷砖的黏结强度以及28d标准养护和浸水养护条件下与聚苯板和瓷砖的黏结强度进行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