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石头制成砂子的过程中,石头表面的泥土和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并不是完全是有害无益的。制砂生产线过程中砂石中泥粉的含量有利弊之别。
制砂生产线产生粉尘的原因是:石料加工过程中,石头与设备之间激烈的碰撞产生振动,以及石头本身的含土量,使得成品砂石中含有两种粉尘杂质。泥粉不好的一方面会使砂的级配受到影响,影响骨料与水泥、骨料之间的咬合力。而好的一方面是可以弥补人工砂石在混凝土间隙大、需水量大等缺点。为了建设上的需要,过大的泥粉会弊大于力的,因此需要进行洗出。
机制砂中适量的石粉对混凝上有益,可弥补机制砂配制混凝土和易性差的缺陷,同时,它的掺入对完善混凝土特细骨料的级配、提高混凝上密实性都有益处,进而起到提高混凝土综合性能的作用。因此,在新国标中,机制砂的石粉含量根据配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分别定为3%,5%,7%,比天然砂含泥量相对放宽2%。因此,必须认识到石粉不是泥,是机制砂中必要的组分,对改善混凝土性能起到有益的作用。
在新国标实施以前,不少机制砂生产企业常用水洗的办法控制机制砂中石粉的含量,结果既浪费了资源,又形成了新的污染。新国标实施后,对机制砂中的石粉有了明确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因此,在机制砂的生产过程中宜把除土处理放在原料加工前进行,加工后尽量保留和利用机制砂的石粉,除了分级利用石粉外,还可以用一定的装置将石粉收集起来用在其它方而,提高产品附加值。
而在混凝土中含泥是有害的,为防止机制砂在开采、加工过程中因各种因素掺入过量的泥土,而这又是目测和传统含泥量试验所不能区分的,新国标规定了测试机制砂石粉含量必须先进行亚甲蓝MB值检测或快速检验。其是专门用于检测小于75um的物质主要是石粉还是泥上的试验方法。
按含泥量的思路来界定机制砂中石粉含量是应用机制砂的一大误区,应正确区别合格的机制砂中石粉含量与含泥量的区别。实践表明,混凝土中含泥量高是有害的,所以混凝土强度越高其限制应该越严。而石粉是有益的,在质量保证和一定含量下对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都有利,不是混凝上强度等级高就必须少用石粉。从目前的结果看,石粉含量控制在8%--10%时,对各种强度的混凝上都起好的作用。对水泥含量低的混凝上,石粉含量可以用到15%左右或是多些。
根据自然砂石形成的原理,我们人类制造出了洗砂机设备,模仿天然砂石形成原理进行洗砂过程。在此过程中因为用到了大量的水,因此,这种人工制砂工艺称之为湿法制砂生产线。另外,为了解决某些地区水资源不丰富或者是环境保护问题,近些年来,在制砂行业内有出现另一种制砂工艺,就是干法制砂生产线,这种制砂工艺解决了水资源不足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在有些地区正在逐步推广应用。